標題:

公主遠嫁番邦相關資料

發問:

請教中國歷朝歷代有幾位公主遠嫁番邦及相關資料

最佳解答:

大大應該是要問和親政策, 這個政策開始於漢高祖劉邦, 當外族勢力強大時,幾乎每個朝代都用和親政策讓國土保平安. 和親政策的定義: 和親,指皇女下嫁給外國君王以示兩國友好。又可稱和蕃。 ‘和親’與‘和親政策’是兩個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不同概念。‘和親’又稱‘和番’,具有‘和好同盟’之意,作為政治術語,早在上古時代即已出現,但多屬短距離的往來關係,類似歐洲各國王室間的聯姻。至秦漢統一,中原農業民族與北方遊牧民族之間的文化與軍事對峙形成之後,漢高祖才採納劉敬之議與匈奴和親。從此上古的‘和親’才正式成為後代王朝較富策略性的‘和親政策’。 而在中國古代歷史上,總的來看,中原王朝與邊疆民族政權的關係可以用‘戰’與‘和’兩項內容 概括,‘和’的表現形式雖然很多,但‘和親’是其主要形式。漢代以降,在由漢族 建立且鄰近邊疆民族政權的強大政權之中,只有宋、明兩代沒有推行和親政策,而最為強盛的漢、唐兩朝則積極推行和親政策,意即和親政策始於西漢,盛於唐代。 漢代和親政策與代表例子: 自周以來,北方有兩大遊牧民族,一是東胡,一是匈奴,各包含若干部落,直至趙武靈王胡服騎射,進擊匈奴,始取得河套一帶。後來,秦併六國,忙於統一中原,匈奴被迫退向外蒙古。但秦漢之際,匈奴又起,漢高祖乃親率大軍抵抗匈奴的進襲太原,攻下平成,卻在白登山被匈奴乘機收回河套。白登敗後,高祖自知無力退敵,於是乃採用劉敬之議,大臣劉敬獻計,把嫡長公主嫁給匈奴的單于,將來生子就是單于的繼承人,如此化敵為親,不費兵卒而得和平。只是漢高祖和呂后捨不得將親生女兒嫁到塞外,於是送了一個同宗的女兒以代替公主。而這就是漢代「和親」政策的開始。 和親代表例子 1. 漢女外嫁表: (一)高帝時,冒頓單于勢強,漢以家人子為公主,與冒頓和親。 (二)文帝時,匈奴屢入寇,以宗室女為公主,妻老上單于。 (三)景帝時,匈奴與趙王遂通謀,遣宗女翁主婚軍臣單于。 (四)武帝時,以江都王建女細君妻烏孫昆莫。細君卒,以楚王戊女孫解憂妻昆莫孫岑陬。 (五)元帝時,西域副校尉陳湯擊斬郅支單于。呼韓邪單于來朝,詔以後宮良家子王嬙妻之。 漢朝最有名的和親政策,莫過於王昭君 王昭君,名嬙,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,漢元帝時期宮女,西漢南郡秭歸(今湖北省興山縣)人。 王昭君於漢元帝時期被選入宮為宮女。雖然其相貌出眾,但因品格高尚,不似他人用各種手段以謀求皇帝的寵愛,於是「入宮數歲,不得見御,積悲怨」。竟寧元年(前33年),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請求和親,昭君自願請求嫁於匈奴,後呼韓邪單于封其「寧胡閼氏」。王昭君與呼韓邪單于育有一子,名伊屠智牙師,後為右日逐王。呼韓邪死後,王昭君再嫁復株累若鞮單于,育有二女,長女為須卜居次,次女為當於居次。王昭君死後,葬於「青冢」(現內蒙古呼和浩特城南)。 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106110504958 隋朝為發展與突厥關係,將安義公主、義成公主嫁給突厥可汗。 唐朝順服邊疆蠻族則也依賴和親,主動以皇族女子出嫁,示好外族,但一般外嫁者以宗室女或皇帝外孫女,只在外族首領內附,居住長安擔任唐朝官員的情況下,才有皇女下嫁。到了唐肅宗時期,國力衰弱,天可汗制度瓦解,方才有寧國公主以真公主和親。 宋朝利用 和親與遼國談判。 清朝的和親政策與唐朝類似,也是主動以皇女示好,讓內外蒙古等邊疆番王的繼位者,成為清朝皇帝的外孫,從小就隨母親住在皇宮,與當今皇族感情要好,使他們在回到邊疆當權後與中國關係更加密切。例如早期嫁給蒙古各部,特別是博爾濟吉特氏的有: 清太祖:第三女、八女 清太宗:長女、次女、三女、五女、七女、八女、九女、十一女、十二女 清聖祖:三女、五女、六女、十女、十三女、十五女 清高宗:三女、七女 清仁宗:三女、四女 清宣宗:四女 特例 作為歷史上的特別的例子,唐武則天稱周帝時期,曾派親王至突厥王庭迎娶突厥公主,亦曰「和親」:萬歲通天元年(696年),突厥可汗默啜大敗唐軍,提出和親。武則天讓大臣們商議此事,李嶠、張柬之等以為不可,但楊再思、郭元振等以國力不足、離間突厥為由,建議允諾,武則天最終採取了他們的意見。同年六月甲午,武則天命淮陽王武延秀入突厥,納默啜女為妃。閻知微、楊齊莊隨行,攜金帛巨億以送。默啜以武廷秀非李唐皇族、門第配不上突厥可汗女為由,殺副使,扣留武延秀,此次和親失敗。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5%92%8C%E8%A6%AA

其他解答:

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??http://qoozoo201409150.pixnet.net/blog08BB6EBEAAF52C0C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林蓉士裁始千蒂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